2012年起,鑒於資訊科技變革、消費者行為改變、以及網路革命的改變,美國圖書館界與圖書資訊學教育界開始進行環境掃描與變革規劃,如美國大學暨研究圖書館學會(Association of College & Research Libraries,簡稱ACRL)每年發布學術圖書館趨勢報告,與美國馬里蘭大學資訊學院進行再探圖書館碩士教育研究計畫(Bertot, Sarin, & Percell, 2015)。反觀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界安靜寂寥,很少交流討論教育大計、遭遇問題與未來發展。

圖書館教育為培養圖書館專業人才重要途徑,臺灣圖書館教育始於1955年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圖書館學組,1961年,臺灣大學成立圖書館學系;1980年,成立碩士班;1988年,成立博士班;圖書資訊學教育促進圖書館事業發展。1993年,各校相繼改名為圖書資訊學,意為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,如今臺灣已發展出大學部、碩士班、博士班三級教育體系;目前有7所學校,包括大學部4系,碩士班7所、博士班3所(莊道明、王梅玲,2018)。

圖書資訊學教育受到科技與社會變革的影響,課程不斷推陳出新,資訊科技課程增加而傳統圖書館學課程逐漸遞減。張靜瑜(2018)調查我國圖書資訊學碩士班2011年之後畢業生就業現況,發現約50.2%的碩士畢業生到圖書館界工作,相對於2007年柯君儀、王梅玲調查的64%碩士畢業生在圖書館界工作,顯示圖書資訊學碩士畢業生到圖書館工作減少,畢業生就業市場發生改變。此外,圖書資訊學系所任教的專任教師有二分之一來自其他學門,並以資訊領域居多,教師背景會影響其教學與研究主題。國內三所圖書資訊學校,臺灣師範大學、政治大學、臺灣大學相繼參加國際當紅iSchool聯盟,成為資訊學院成員,是否表圖書資訊學教育與課程正在變化?2009年開始,政治大學成立圖書資訊學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,其後淡江大學,臺灣師範大學也跟進成立數位碩士在職專班,線上教育對於圖書資訊學教育與研究有何影響? 這些現象均反映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圖像正在改變。

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培養全國5,000餘所圖書館專業館員,並擴大至檔案管理、數位典藏、數位出版、資訊傳播、數位學習產業相關領域人才。但我國圖書資訊學校大多設置於研究所,學校規模小,面對數位時代,從實體圖書資訊學轉向數位圖書資訊學的新典範,以及跨學門與多元領域的整合趨勢,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正面臨轉型與改革的挑戰。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發展成熟,已建立起大學部、碩士班、博士班三級教育制度;然而僅有七所學校規模不大,在有限的資源,面對不斷變革的社會、科技、經濟、政治、高等教育、與圖書館事業,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需要作環境掃描,展望未來與策略規劃。我們需要啟動圖書資訊學教育檢討、規劃與創新機制,針對數位時代需求檢討教育現況並提出因應新策略,使得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永續供應新型圖書館與資訊服務人力資源,幫助圖書館與資訊有效經營以彰顯其價值,並站上時代新潮流的浪頭。

0 留言